福州这个公交站改名了!从“省物价局”到“九彩”,背后竟藏着这么多故事!
福州这个公交站改名了!从“省物价局”到“九彩”,背后竟藏着这么多故事!
福州这个公交站改名了!从“省物价局”到“九彩”,背后竟藏着这么多故事!5日,有福州市民向智慧海都平台968880报料称,鼓楼区北大路的“省物价局”公交站悄然(qiǎorán)更名为“九彩”站。海都记者实地(shídì)探访确认,站牌已更新(gēngxīn),涉及54路、65路、80路和(hé)111路四条线路。新站名“九彩”站中的“九彩”,指的是九彩园。
北大路的“省物价局(wùjiàjú)”公交站已更名为“九彩”站
“九彩(jiǔcǎi)”的前身竟是“韭菜园”
如今(rújīn)我们所说的九彩巷,含九彩弄、内九彩巷与外九彩巷,总称九彩园,旧称韭菜园。合而出于鼓屏路,是(shì)为巷之东口,巷之西口则接于北大路,全长约400米,如今四周已是高楼林立(línlì)。
据《榕城考古略》记载:“韭菜园,今俗作九彩园,名未详何取。有二巷(yǒuèrxiàng),合而出于小古楼街。” 所谓九彩园的“二巷”,指今九彩弄(nòng)和内九彩巷,“小古楼街”即(jí)现在(zài)的外九彩巷。在九彩园民居未建之前,这块地以种植韭菜闻名(wénmíng)远近,地名便称韭莱园。“韭菜”在福州方言中与“九彩”近似,“九彩”成了现在沿用的地名。
巷弄内住(nèizhù)过最有名的人家,就是内九彩巷16号的方家。整个家族都曾居住在这里,其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(fāngshēngdòng)一家六口:包括寡嫂曾醒、兄方声涛、嫂郑萌、姐方君瑛、自己及妻王颖均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,举族赴义,世所罕见。故居(gùjū)坐北朝南(zuòběicháonán),清咸丰年间(1851—1861年)始建,属于福州市纪念性建筑物(jiànzhùwù),2020年已经整修(zhěngxiū)完毕,对外开放。
或有助推动福州名人(míngrén)“走出去”
“此处原为两座(liǎngzuò)相连、前后数进的大院落,加上假山、鱼池等,占地面积曾达到6亩之多。”方氏家族后人陈凯介绍,1937年(nián)以后,方氏家族外迁,房屋无人管理,原有的花厅、卧室(wòshì)、书房,以及庭院内的园林设施均被拆除改建,现仅存首进院落,门头(méntóu)房为(fángwèi)单层木构建筑,六扇大门。门楣(ménméi)上原悬有方声洞伯父方家澍考取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“朝元”的牌匾,今已不知去向。
方声洞故居就(jiù)在内九彩巷
门前西边,现立有鼓楼区(gǔlóuqū)人民政府于(yú)1996年(nián)公布“方声洞故居”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。双坡顶的首进主体建筑,面阔三间,进深七柱。院落内有插屏门、天井、左右披榭,小型厅堂。
“去年有一位非常关心方声洞烈士事迹的市民,找了好几次才找到方声洞故居,参观后(hòu)还特地写了一篇(yīpiān)推文记录(jìlù)。”陈凯希望,此次公交站(zhàn)更名后,能为游客寻访方声洞故居提供更多便利。此外,方家许多亲朋也(yě)十分乐见公交站更名,认为 “九彩”比起“省物价局”站,更能展现地方文化内涵,也能让(ràng)方家宅院为更多人知晓,推动对名人故宅的进一步保护。
“九彩”站(zhàn)更有烟火气
“我从出生(chūshēng)就住(zhù)在与九彩园相连的华林横巷这一块,将近80个年头,对这里有太多回忆(huíyì)。”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对“九彩”站更名感到亲切。
九彩园毗邻北大路至西湖一带,老居民众多,“老福州”味(wèi)浓郁。1941年福州第一次沦陷后,日军曾在九彩园8号陈璇琨的(de)宅院大肆屠杀平民、抢掠财物,致四死两伤,“九彩园惨案(cǎnàn)”震惊榕城。而如今,短短的巷弄内,分散着粮油店、蔬菜店、家电维修店、美容店(měiróngdiàn)等(děng),2013年至2014年间进行景观改造后,换上了复古(fùgǔ)木门和黑色店招。简单的“九彩”站牌每日送走一群群散步的老人,又迎来一车车上学的孩子(háizi)。
“从‘省物价局’站更名为‘九彩(jiǔcǎi)(jiǔcǎi)’站,其实是从功能性站名转变为文化性站名。”林焱表示,类似“九彩”站这样的文化性站名,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,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,不仅能够增加(zēngjiā)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感,也让外地(wàidì)游客更能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5日,有福州市民向智慧海都平台968880报料称,鼓楼区北大路的“省物价局”公交站悄然(qiǎorán)更名为“九彩”站。海都记者实地(shídì)探访确认,站牌已更新(gēngxīn),涉及54路、65路、80路和(hé)111路四条线路。新站名“九彩”站中的“九彩”,指的是九彩园。
北大路的“省物价局(wùjiàjú)”公交站已更名为“九彩”站
“九彩(jiǔcǎi)”的前身竟是“韭菜园”
如今(rújīn)我们所说的九彩巷,含九彩弄、内九彩巷与外九彩巷,总称九彩园,旧称韭菜园。合而出于鼓屏路,是(shì)为巷之东口,巷之西口则接于北大路,全长约400米,如今四周已是高楼林立(línlì)。
据《榕城考古略》记载:“韭菜园,今俗作九彩园,名未详何取。有二巷(yǒuèrxiàng),合而出于小古楼街。” 所谓九彩园的“二巷”,指今九彩弄(nòng)和内九彩巷,“小古楼街”即(jí)现在(zài)的外九彩巷。在九彩园民居未建之前,这块地以种植韭菜闻名(wénmíng)远近,地名便称韭莱园。“韭菜”在福州方言中与“九彩”近似,“九彩”成了现在沿用的地名。
巷弄内住(nèizhù)过最有名的人家,就是内九彩巷16号的方家。整个家族都曾居住在这里,其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(fāngshēngdòng)一家六口:包括寡嫂曾醒、兄方声涛、嫂郑萌、姐方君瑛、自己及妻王颖均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,举族赴义,世所罕见。故居(gùjū)坐北朝南(zuòběicháonán),清咸丰年间(1851—1861年)始建,属于福州市纪念性建筑物(jiànzhùwù),2020年已经整修(zhěngxiū)完毕,对外开放。
或有助推动福州名人(míngrén)“走出去”
“此处原为两座(liǎngzuò)相连、前后数进的大院落,加上假山、鱼池等,占地面积曾达到6亩之多。”方氏家族后人陈凯介绍,1937年(nián)以后,方氏家族外迁,房屋无人管理,原有的花厅、卧室(wòshì)、书房,以及庭院内的园林设施均被拆除改建,现仅存首进院落,门头(méntóu)房为(fángwèi)单层木构建筑,六扇大门。门楣(ménméi)上原悬有方声洞伯父方家澍考取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“朝元”的牌匾,今已不知去向。
方声洞故居就(jiù)在内九彩巷
门前西边,现立有鼓楼区(gǔlóuqū)人民政府于(yú)1996年(nián)公布“方声洞故居”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。双坡顶的首进主体建筑,面阔三间,进深七柱。院落内有插屏门、天井、左右披榭,小型厅堂。
“去年有一位非常关心方声洞烈士事迹的市民,找了好几次才找到方声洞故居,参观后(hòu)还特地写了一篇(yīpiān)推文记录(jìlù)。”陈凯希望,此次公交站(zhàn)更名后,能为游客寻访方声洞故居提供更多便利。此外,方家许多亲朋也(yě)十分乐见公交站更名,认为 “九彩”比起“省物价局”站,更能展现地方文化内涵,也能让(ràng)方家宅院为更多人知晓,推动对名人故宅的进一步保护。
“九彩”站(zhàn)更有烟火气
“我从出生(chūshēng)就住(zhù)在与九彩园相连的华林横巷这一块,将近80个年头,对这里有太多回忆(huíyì)。”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对“九彩”站更名感到亲切。
九彩园毗邻北大路至西湖一带,老居民众多,“老福州”味(wèi)浓郁。1941年福州第一次沦陷后,日军曾在九彩园8号陈璇琨的(de)宅院大肆屠杀平民、抢掠财物,致四死两伤,“九彩园惨案(cǎnàn)”震惊榕城。而如今,短短的巷弄内,分散着粮油店、蔬菜店、家电维修店、美容店(měiróngdiàn)等(děng),2013年至2014年间进行景观改造后,换上了复古(fùgǔ)木门和黑色店招。简单的“九彩”站牌每日送走一群群散步的老人,又迎来一车车上学的孩子(háizi)。
“从‘省物价局’站更名为‘九彩(jiǔcǎi)(jiǔcǎi)’站,其实是从功能性站名转变为文化性站名。”林焱表示,类似“九彩”站这样的文化性站名,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,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,不仅能够增加(zēngjiā)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感,也让外地(wàidì)游客更能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